想得多記得少

手腳太慢生活太快遺失那麼多

Friday, May 26, 2006

達文西密碼與傅科擺

達文西密碼電影上畫,又引來大家談這著作。出乎意料地,城中即使是文化人,很少會拿翁貝托‧艾可(Umberto Eco)的《傅科擺》》(Foucault's pendulum) 來比較。少數提及傅科擺,只會說這本書比達文西密碼"勁",寫得更複雜,更學術性。無疑,兩本書都有談聖殿武士,但從故事來將二者相題並論,可謂捉錯用神。

記得很久之前美國有調查,關於暢銷書籍中那一本是最少讀者看得完的,傅科擺是當年第一位。當年傅科擺挾作者前作The Name of the Rose叫好叫座之勢,許多人捧回家中,看了不多頁便放棄了。我先看英文版,英文深字無數,在似懂非懂之間,循那若隱若現的故事線索,捱到結尾,才感受本書實在精采無比。記得邵國華在報上說讀英文本讀得辛苦,很感謝台灣出版了譯本,我很有同感。我的譯本是在一兩年後才買的,買後一天讀完(大大本書,真的讀了一整天呢),眼睛累到不得了,但像經歷良多。

可能太少人肯去看傅科擺這本大書,或是當驚險小說來讀以致半途而廢,一本精采書籍給忽略了,真是可惜。

精采的傅科擺,是打著懸疑小說的幌子,講一個極度後現代的故事。一班食飽飯無事做的博學知識份子,自得其樂地將聖殿武士的故事和傳說,嵌進了十字軍東征後的歐洲歷史,將許多歷史轉折之處,解為聖殿武士(或敵人)的背後干預(the Plan)。反正是穿鑿附會,一定講得頭頭是道。故事的吊詭之處正在這:這個故事叫一些加入秘密社團、信仰異端、喜歡隱秘法術之士知道了,發現正好解釋清楚他們相信的世界,於是他們都走進這個故事中,努力影響故事的發展。原本信口開河的故事竟有了自己的生命,所以書中主角說:"the Plan is real"。

傅科擺的訊息清楚不過,杜撰的故事既可以變成真實,我們所知的"真實"歷史又有多少是杜撰的呢?這是個後現代主義的訊息:作者擺明說所有文字都是遊戲,不要太執著何謂客觀真實。

記得達文西密碼的"寫在前面"嗎:"本書中所有關於藝術品、建築、文獻和秘密儀式的描述均準確無誤"。丹布朗暗示了他的小說揭露了天主教歷史中不為人知的一頁,他似乎想讀者相信這才是真實的歷史。從觀念上這豈不是落後於傅科擺很多很多嗎?

Friday, May 19, 2006

記憶術(一)

我的記憶愈來愈差, 以我一直以來的習慣, 看書解決. 從前學過鬼佬寫的記憶術書, 把 0 至 9 分配作不同的 consonants (http://www.dsv.nl/~tom/Tut08.htm), 如果是一串數字的話, 決定了consonants 後自己填上 vowels , 變成一個或多個英文字, 記英文字就等於記數字. 但是自己英文不好, 常常作不出字來, 學了也忘了.

近日讀音韻學, 對語音的感覺敏銳起來--可否將數字變成粵語的phonetic alphabets?

試一試:

一: j
二: z (自)
三: s
四: h (氣)
五: ng, a- (鼻音), w 胡 (國音五), m (冇)
六: l, n
七: c
八: b, p, f (發)
九: g, gw, k, kw
零: t, d (停定)

以上的配搭中,由於1和2都是j作聲母,故此唯有把2配作z,而粵音數字中是沒有發z聲的。至於3和4都是發s聲,所以便把h配搭4。尚餘的t, d(粵音數字不發的音)配搭零。個人實踐證明,以上的配對很好記。

於是,我們見到數字便可化作聲母(韻母隨意),盡量砌出有意思的句子。例如:

4908429: 香港特別行政區
77519: 床前明月光
2413 7122 : 仲係醫生親友製造 (勉強成文)

不過,粵語記憶法也不容易,往往要寫下來才完成一句,若果單單在腦中作成有意思的句子就相當困難。

Saturday, May 13, 2006

Economics 的中文翻譯

"理財", 好像是個現代用詞, 偶爾讀到陳煥章的"孔門理財學", 方知這詞語是源遠流長.

"孔門理財學"是陳的博士論文, 英文名是"The Economic Princi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". 陳開宗名義說 Economics 被日人譯作"經濟"並不恰當, 因經濟所涉甚寬, 例如經世濟民, 近政治而遠"Econ". 他建議應用繫辭所說:"何以聚人曰財, 理財正辭, 禁民為非曰義", 內中提到理財, Economics 當譯作理財學.

從沒想過, "經濟"不是Economics 的恰當譯法, 因為在思維中已把Economics = 經濟(學), 也從不用仔細思考"經濟"的原義. 時至今日, 儘管"經濟"也許不是個恰當譯法, 但這個字符的意義已等同了Economics 的意義, 改變根本不可能. 不由思想, signifier 與 signified 的匹配確是任意的(arbitrary), 配合了, 反倒像很合理. 現時Finance 才叫作"理財"不是挺順耳嗎?

有關陳煥章和他的書:
http://www.beiwang.com/a/Article.asp?ArtID=772
http://www.cosmosbooks.com.hk/topic_3/page_2.asp?bookid=210474

網上找一找, 居然有篇好文章談近代新術語的形成, 中有談到"經濟":
http://www.zjskw.gov.cn/sklweb/magazine/homepage200204.nsf/documentview/2002-08-30-11-E84ED79D605A0AD748256C24002F1750?OpenDocu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