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8月9月讀書小記
1. 碳六十之劍
一直風聞周顯的《碳六十之劍》是本奇書,年初時在圖書見到第一、二集,快快讀了,果然故事古怪,筆法也刻意地做作,不是什麼驚天大作,但也是娛樂性豐富的武俠小說。
這書的編排很有趣,有第一集;第二集又分為二之一,二之二;才是第三集大結局。作者創作了一個奇特的故事框架,時間橫跨數百年,有明代武林秘辛,現代殺手傳奇,甚至未來世界人類生活情況。由於其中有幾名主角跨時代登場(!),所以可說是數百年的恩怨情仇故事。第一集說現代;第二集主要說明代;第三集又回到現代,加少少未來。作者自己說本書是「就像電影《國產凌凌漆》中的終極武器霸王「攞你命三千」,集合了所有暢銷元素於一身:愛情、武俠、科幻、商戰、奇情、荒謬、推理、驚慄、變態、知識,堪稱劃時代巨著」。除了最後一句,作者基本上都做到了。看此書極像看倪匡小說,不斷扭橋,情節變化之快,令讀者顧不得其中無數不合理之處。
看這類書過過癮便極,無需擁有。第一和二之一圖書館都有。二之二沒有了,我嘗試到書店看,發覺此類書非常適合打書釘,因為內容水份不少,不用用心閱讀,橋段快而不嚴謹,也沒有如推理小說的佈局,所以讀時不需太用腦,因此到書店幾次,便讀完二之二。
八月才知道第三集出版了,有幾晚放工後到書店走走,又把水分最多的第三集讀了。
想起小時候曾想在書店讀完張系國的《棋王》。《棋王》不過二百多頁,我計劃每次讀十多二十頁,到書店十次讀完,不會太過招搖。豈知第一次到書店讀時己覺得背脊發涼,好像給店員監視似的,結果打書釘計劃不了了之。想不到人大了,面皮厚了,也許閱讀速度也快了,到書店打書釘,變得毫無問題。
2. 計算中的上帝 (Calculating God)
八月開始重燃用Kindle讀書的興趣,主要是下載免費的中文書。大陸是免費中文書的主要來源,歷史文學科幻什麼都有,相當離譜。我Kindle中載了十多本書,輪流閱讀,這本讀悶了就讀另一本,唯一一本讀完的是加拿大科幻作家Robert J. Sawyer的《計算中的上帝》(我下載了一個裝有二百多本科幻小說的檔案,可能一世也看不完。以前四處搜尋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的科幻譯作,今天再不用費勁了--事實上該出版社的科幻書也愈來愈少見)。
以前讀過Robert J. Sawyer的《金羊毛》,有些點子,但寫來不吸引,甚至悶。《計算中的上帝》是以科幻探討上帝的存在,題材相當吸引,可惜內容得過講字:有外星智慧生物探訪地球,和地球科學家一同探討上帝存在奧秘,以為會有曲折的情節,豈知原來是外星人和人類科學家天天對談,談演化論,談化石,談天文,似科普入門多於是科幻書籍,我從沒讀過如此靜態的科幻小說。
當然了,如此靜態的探討絕不會找到上帝,所以書中的上帝也是不清不楚的,祂是泛神論中的上帝;還是有意志,掌管宇宙生物生成的上帝?不要奢望這本短短的著作有答案。
據說Robert J. Sawyer因為對於這部作品當年敗給"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",未能取得幻科界的雨果奖,心中一直忿忿不平。其實難得有外星生物到地球,不談談外星社會運作、政治經濟制度、文化教育,而只顧談演化理論,真是眼界太窄的著作,Robert J. Sawyer似乎沒有自知之明。
3. 為什麼美女總是生女兒?
這本書的封面很醜陋(或很另類),不知真實銷量如何?我的是在圖書館借的,也不敢拿出來在街上看。
原書的標題是 Why Beautiful People have more Daughters, 副題是From Dating, Shopping, and Praying to Going to War and Becoming a Billionaire-- Two Evolutionary Psychologists Explain Why We Do What We Do。而台灣版的副題是「一切男女問題的答案,本書都可以回答你」,更為誇張。但一點不假,此書厲害非常,竟然用演化心理學觀點作基礎,演譯出各種社會行為規則;換而言之,本書認為人類社會行為,包括政治、宗教、經濟、根源都和性有關。
但什麼是演化心理學?書中其實談得很零碎,大體而言,生物(包括人類)都會爭取成功的繁衍行為,令自己有最多的後代。不能達致成功繁衍行為的物種,遲早因為不夠其他能成功繁衍許多後代的物種競爭而滅絕於世。因此,今時今日的人類,都是能成功繁衍的祖先的後代,也攜帶著祖先的習性。而根據作者所說,這種習性已在一萬年前停止演化,因為人類生活環境在過去一萬年中經歷太多變化,演化機制已經無法跟上了。
雖說人類身上都攜帶著祖先的演化習性,但還是男女大不同。因為男性在演化競爭中獲勝(即可有極多性對象),會贏得較大的繁衍機會,潛在的兒女可以有上百甚至上千個。但是如果輸了繁衍競賽,結果可能是完全無法繁衍後代。但是對女性而言,情況大為不同,如果女性贏得繁衍競賽,得到許多男性伴侶,一生最多不過產下二十到二十五個後代;即使成為輸家,可能得一至二個後代(為何男性比女性輸得慘,書中就此多有陳述),競爭的潛在風險和獎勵不成比例,因此大部份女性較不具侵略性或競爭性。
由基本premises引伸,作者談到一夫一妻制其實對男性更有利,因為繁衍競賽中最差的男性都有機會繁衍,不會如一夫多妻制中大部份女性都給少部份男性壟斷了,結果有大部份男性不能繁衍。作者又談到為什麼男人喜歡金髮美女,因為女人老了髮色變深,淺髮的女人較為年青(遠古時代人們壽命短,白髮老人不多),而年輕的女人有較高的生殖能力。男人尋找金髮女郎的真正原因,是尋找較年輕、健康、且較具生育能力的女性。(同理,長髮、蜂腰的吸引力也在於此)
近日傳媒都關注唐英年的緋聞,討論他是否適合做特首。按書中的討論,這根本就不是個問題,因為凡爭取政治權力的人,無論有意識或無意識,只不過想和更多女人發生關係,政治權力不過是手段。在古代,權力強大且地位崇高的男性,通常繁衍得非常成功。帶有這種基因的人,和祖先一樣會爭取權力,最終以爭取女人為目標。書中以克林頓為例,克林頓婚外情曝光了,演變為政治醜聞,但是他的基因不知道他並不被允許和許多女性發生性關係。不過,假如演化心理學是真的,以唐英年猶豫不決,遲遲未決定參選的表現看來,他的婚外情傳聞倒未必有真實內容。
此書觀點很有趣,但不少課題寫得不夠深入,所以像智力遊戲(如何把一切社會現像歸因於演化心理學),多於是嚴謹的社會學分析。幸而書中引用的實驗和著作都有注釋。當中有本特別吸引人 的書名: Despotism and Differential Reproduction: A Darwinian View of History ,作者Laura Betzig就是說男性政治人物會理所當然地搞婚外性的學者。有機會找來看一看。
原來網上有《為什麼美女總是生女兒》一書的extract:Ten Politically Incorrect Truths About Human Nature, 是本書的精華所在,很值得快速一看。中英對照版本則可看此。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