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得多記得少

手腳太慢生活太快遺失那麼多

Friday, May 26, 2006

達文西密碼與傅科擺

達文西密碼電影上畫,又引來大家談這著作。出乎意料地,城中即使是文化人,很少會拿翁貝托‧艾可(Umberto Eco)的《傅科擺》》(Foucault's pendulum) 來比較。少數提及傅科擺,只會說這本書比達文西密碼"勁",寫得更複雜,更學術性。無疑,兩本書都有談聖殿武士,但從故事來將二者相題並論,可謂捉錯用神。

記得很久之前美國有調查,關於暢銷書籍中那一本是最少讀者看得完的,傅科擺是當年第一位。當年傅科擺挾作者前作The Name of the Rose叫好叫座之勢,許多人捧回家中,看了不多頁便放棄了。我先看英文版,英文深字無數,在似懂非懂之間,循那若隱若現的故事線索,捱到結尾,才感受本書實在精采無比。記得邵國華在報上說讀英文本讀得辛苦,很感謝台灣出版了譯本,我很有同感。我的譯本是在一兩年後才買的,買後一天讀完(大大本書,真的讀了一整天呢),眼睛累到不得了,但像經歷良多。

可能太少人肯去看傅科擺這本大書,或是當驚險小說來讀以致半途而廢,一本精采書籍給忽略了,真是可惜。

精采的傅科擺,是打著懸疑小說的幌子,講一個極度後現代的故事。一班食飽飯無事做的博學知識份子,自得其樂地將聖殿武士的故事和傳說,嵌進了十字軍東征後的歐洲歷史,將許多歷史轉折之處,解為聖殿武士(或敵人)的背後干預(the Plan)。反正是穿鑿附會,一定講得頭頭是道。故事的吊詭之處正在這:這個故事叫一些加入秘密社團、信仰異端、喜歡隱秘法術之士知道了,發現正好解釋清楚他們相信的世界,於是他們都走進這個故事中,努力影響故事的發展。原本信口開河的故事竟有了自己的生命,所以書中主角說:"the Plan is real"。

傅科擺的訊息清楚不過,杜撰的故事既可以變成真實,我們所知的"真實"歷史又有多少是杜撰的呢?這是個後現代主義的訊息:作者擺明說所有文字都是遊戲,不要太執著何謂客觀真實。

記得達文西密碼的"寫在前面"嗎:"本書中所有關於藝術品、建築、文獻和秘密儀式的描述均準確無誤"。丹布朗暗示了他的小說揭露了天主教歷史中不為人知的一頁,他似乎想讀者相信這才是真實的歷史。從觀念上這豈不是落後於傅科擺很多很多嗎?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